用户名     密码           
  
坚守“诗言志”,激扬家国情怀 [文章]
赵焱森 2016/12/7 15:07:58 1683次阅读 1次评论
创作背景 坚守“诗言志”,激扬家国情怀
关 键 字 蕴蓄,颠沛

  《诗言志》,是广大诗人都知晓的命题,是文学史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。对于这样一个重要而意义深远的题目,坚持深入地、持久地学习、探讨和领会。它不仅是我们在诗词文化宝库中赏识深浅的课题,也是我们在诗词文学道路上毕生坚守、共同追求的目标。我认为,作为一个诗人和诗词爱好者,“诗言志”是立身正本不可偏离的方向,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性问题,我们才能在诗词创作中把握住家国情怀。

用历史的观点看,“诗言志”几乎与我国诗歌文化同时出现在文学舞台上。《诗经》的作者关于诗的目的论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。作为一个理论述语提出来,最早大约是在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“诗以言志”,《尚书尧曲》则进一步提出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”,后来,在文学作品中,特别是在诗词论述方面,就不断出现了“诗言志”或“诗以言志”之说,以至成为历史诗人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,而在吟咏中相依相随地表达出家国情怀。

从古至今,我国诗人在诗的价值取向上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认识,但总的方面可归纳为两点。一点是“闲情论”,包括以诗会友,以诗言情赏景,以至风花雪月之类;另一种是“家国论”,包括以诗言志,诗言报国,诗道反腐倡廉,以至抱诗殉国等高风亮节的行为。

    《诗言志》是诗中的脊梁。国人诗中寓志,就如车轮有轴,高楼顶梁,拦河立中流砥柱。古今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,无不由此体现。唐代伟大爱国诗人杜甫,一生经逢乱世,救济颠沛流离。他的诗,大都深怀忧国忧民之心。例如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全诗四十字,字字都含家国血泪。诗的主题“春望”,实际就是诗人的家国之望,使人想到这是寓情于景,意在言外。诗的开头即说“国破”,又说“感时”、“烽火”和“恨别”,再用“花溅泪”、“鸟惊心”,来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家国存亡之忧。情意环环相生,层层递进,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深思、共鸣的境界,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时代感受,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,感时伤怀的高尚境界。南宋民族英雄、爱国诗人岳飞的《满江红》,是宋词中极具振撼力的作品,它之所以有力量,核心的问题是“精忠报国”,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观。作品以“怒发冲冠”开头,继而“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它强烈感叹的是什么呢?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,而为是为了祖国河山的统一,坚持“八千里路云和月”的长征,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、空悲切”的时不我待的精神。为了洗雪国耻,敢于“驾长车、踏破贺兰山缺”。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表达了对敌人侵占祖国山河的极端憎恨。“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。是英雄“精忠报国”所表达的必胜信心,也是这首爱国词章的强力收尾。这里我还讲述一下文天祥的《南安军》的诗章。文天祥是南宋末代一位顶天立地、视死如归的爱国英雄,他的诗章的代表作《过零丁洋》所表现的气节,大家都很熟知和

景仰,而《南安军》这首诗,同样也是体现他对故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篇章。内容是“梅花南北路,风雨湿征衣。出岭谁同出,归乡如不归。山河千古在,城郭一时非。饿死真吾事,梦中行采薇。”这首诗也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所表现的誓死不降的决心。尤其“河山千古在,城郭一时非”句,坚信山河永存,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。最后在自己脱身战斗无望,决心以死殉国,在解押途中,绝食多日,并借喻伯夷,叔齐不食周食,采薇而食,以至饿死的故事,写下了“饿死真吾事,梦中行采薇”的绝命诗句,这与他在《过零丁洋》中表达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千古绝唱一样,不仅成为他本人显示爱国真情和民族气节的壮丽篇章,而且也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不朽的壮歌。

  《诗言志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提出来的,也是前辈诗人亲身为后辈做出了榜样。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诗篇,就等于一面明镜,或者是一座高碑,永远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。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先烈和仁人志士无不如此。革命烈士夏明翰本身是一位官宦人家的贵公子,他背叛家庭挺身参加并领导农民运动,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?他的就义诗作出了回答: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,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”这一惊天地、泣鬼神的诗篇,不就是革命理想和人生志向的体现吗?革命烈士吉鸿昌将军在刽子手面前写道: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。”他恨的是他自己未能死在抗日战场上,羞的是竟然自己被革命的叛徒所杀,他伤感的是国家遭到敌人破坏,而自己为国捐躯,在所何惜。诗中字字都闪烁革命气节的光芒。革命先驱、抗日名将续范亭将军,为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,悲愤地写下了《哭陵》和《绝命诗》后剖腹自杀,他在《绝命》诗中写道:“赤膊条条任去留,丈夫于世何所求,窃恐民气摧残尽,任把身躯易自由。”他为了国家,为了民族,为了革命,置个人生死于度外,壮志之高,气节之豪,是千古不朽的。

  革命领袖、伟大诗人毛泽东,对于《诗言志》是作出了特殊贡献的。他对于诗言志的认识和实践都超越了前人。他在1945年亲笔题写诗言志三个大字已载入历史,据考证,中国历史以来的领导人,他是第一个题写的。在毛泽东看来,诗词创作中的景、物、情,都要围绕“志”、围绕家国情怀而歌而咏而叹而唱,而他本人就是实践的典范。今天,我们从毛泽东大量的诗词创作中都可以感受到“志”和家国情怀的力量所在,无论在顺利的情况下,还是在逆境中,他的诗词都充满信心和抱负,都能催人奋勇向前。例如在血与火的战场上,诗词则吟:“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”;在战场上遭遇困难和挫折时,诗词则道: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;在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行进中,诗词更豪迈提出:“不到长征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”;在敌我两军对垒的生死决战中,诗词则唱出:“欲与天公试比高”;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,解放全中国的关键时刻,诗词则提醒大家: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;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承前启后,努力前进中,诗词则鼓励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;在帝国主义反动派咒骂、阻挠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时,诗词则以:“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”进行反击;在鼓励人民敢于克服困难,诗词则豪迈到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。还有,“独有英雄驱虎豹,更无豪杰怕熊罴”;“金猴奋起千钧棒,玉宇澄清万里埃”;“要扫除一切害人虫,全无敌”;“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”;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”等等。这都是毛泽东在诗词中运用辩证思维和坚定信念,鼓励和号召人民,在革命和建设中去排除困难,争取胜利。这些在我们今天回忆起来,身心仍感受到巨大的力量。

  作为我本人,《诗言志》是我的信守和追求。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和创作诗词,一直把以诗言志激扬家国情怀作为座右铭。虽然我在诗词上成绩些小,但诗词对我的人生和事业影响是大的。比如我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,诗词的言志抒怀,对我的工作中的胆识就起了作用。我深感,我们爱好诗词,学习和创作诗词不能搞空中楼阁,也不能象水上浮萍,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和自身的实际去发挥作用,使诗歌的文艺性和人民性交融一体,在讴歌时代和服务人民之中充分发挥忧国忧民的正能量作用。


注释:
□阅读该作品的其他会员
□阅读该作品还阅读了
□体裁相同的作品
关于我们 | 用户手册 | 客户服务 | 商务洽谈
Shiciyu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?2013-2016 书妙翰缘科技
苏ICP备12063804号-2 技术服务QQ: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:126405582
Alexa排名查询 酷帝网站目录
法律顾问:北京尚勤律师事务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