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名     密码           
  
也谈诗言志中的家国情怀(三) [文章]
罗 辉 2016/12/7 15:45:03 1759次阅读 1次评论
创作背景 也谈诗言志中的家国情怀
关 键 字 也谈诗言志中的家国情怀


   孔颖达关于“非君子不能作诗”的说法,将“诗人”与“君子”融为一体。《孟子》云:“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,仁者爱人,礼者敬人,爱人者恒爱之,敬人者恒敬之。”这也充分说明,从创作主体上讲,“君子文化”与“诗词文化”并行不悖。

无论是从“诗言志”、“诗缘情”的角度讲,还是从“诗缘政”的角度讲,作为诗人,必须作诗先作人,特别是做一名具有“君子”特质的人。其中历代君子身上最为鲜明的特质就是以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为标志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,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。当代诗人应努力将君子文化与诗词文化统一在“做人”与“作诗”实践中,持之以恒地自觉锤炼爱国之志,培育仁义之志,讲求礼乐之道,讴歌家国情怀。

   《而庵诗话》云:“人高则诗亦高,人俗则诗亦俗,一字不可掩饰。”《筱园诗话》亦云:“诗人以培根柢为第一义。根柢之学,首重积理养气。积理云者,非如宋人以理语入诗也,谓读书涉世,每遇事物,无不求洞析所以然之理,以增长识力耳。”古人的这些至理名言,充分说明用心灵书写的诗词,作品中的境界源于作者胸中的“境界”。这也正如《说诗晬语》所云:“有第一等襟抱,第一等学识,斯有第一等真诗。如太空之中,不着一点;如星宿之海,万源涌出;如土膏既厚,春雷既动,万物发生。古来可语此者,屈大夫(原)以下数人而己。”事实上,历代诗坛都高度重视“人品”与“诗品”的有机统一。正如高章采所言:“事实上评论一位作家,‘知人论世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。因为诗魂是诗人的政治理想、道德情操和美学思想的综合体现,所以人们在评论其作品时,必定要结合生平际遇,兼及为人,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。”高氏还以明末清初的两位诗人吴伟业与钱谦益为例对此作了阐释。他们两人在清初诗坛上处于盟主地位,曾被人称为“开国宗匠”。但是,由于改朝换代的狂飙,使得这两位诗坛“巨匠”一个“被动”、一个“主动”投入到清廷的怀抱,进而免不了被人唾骂,酿成个人与历史的悲剧。实践证明,凡是不配当“君子”的诗人,最终必然会被诗坛淘汰。

   很多正反事例一再表明,诗人“人品”的高下优劣,直接关系到对其“诗品”的评价。对诗词创作而言,固然“诗言志”与“诗缘情”,让个人的心灵得到自由的放飞,但“诗缘政”应让诗人懂得自身首先是“社会人”的道理,其诗词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。真正的诗人,必须具有“君子”的人格特质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”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,关心国家大事,关注民生福祉,让自己的诗词作品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社会才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。为此,当代诗人的“第一等襟抱”必须是“诗言志”、“诗缘情”与“诗缘政”的有机统一,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担当精神,让中华诗词经典中的家国情怀在当代“风、雅、颂”作品中得到传承与发展。

  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。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,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,那么,这个民族或这个时代的未来必定缺少希望。这也正如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所说的一句极为精练的话:“看来好像很奇怪,每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,就是它自己产生的诗歌。”当代诗坛,为了创造中华民族新的“最高凭证”,必须呼唤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品力作。诗词需要“高原”,更需要屹立于“高原”之上的“高峰”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诗词队伍的建设,任重而道远。我们一定要全面审视传统诗词“兴观群怨”的社会功能,既要注重“盘活存量”,不断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,努力提高当代诗人的思想素质与艺术水准;又要注重“创造增量”,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诗词作品来。

   这里,鉴于与本文的观点相关,笔者还想对诗词创作中的“有意”与“勉强”的区别谈点一孔之见。胡怀琛《诗的作法》明确提出:“不要有意作诗。因为诗是真情的流露,须有所感触,真情不得不流露而后作。倘然无所感触,就可以不作。”胡氏关于“真诗”需要用“真情”来写的观点,当然千真万确。正如古人所云:“诗言志,亶然哉。有是志,则有是诗。勉强为之,皆假诗也。”(明代王文禄《诗的》)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却有些滥用“不要有意作诗”的现象,将“有意”与“勉强”等同起来。那么,“有意”是否与“真情”相悖呢?事实上,如果将“诗言志”、“诗缘情”与“诗缘政”三者结合起来看,笔者倒是认为,诗人不能“勉强”作诗。但不能不“有意”作诗。这是因为“志之所至,诗亦至焉”(《礼记·孔子闲居第二九》)诗人“有志”,必然“有意”,也自然成为“有情”、“有感”、“有诗”的基础与前提。“兴在有意无意之间”(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),纵使一时灵感之下的一句“快吟”,也可能是心中“有意”使然。更何况,诗词创作“常是快吟催苦吟”,进入“苦吟”阶段,又怎么能不“有意”呢?

   当然,从艺术本源的角度讲,诗词创作首先是个性化的精神感受,它不受时空的阻隔,超越了“你、我、他”,是诗人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,放射出来的灵性之光。所以,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,必须始终“有意”自觉地深入生活,“有意”主动地融入民众,用手足去感受大地的温度,触摸时代的脉搏,用眼耳去观察社会的气象,聆听百姓的呼声,最终,通过诗学思维,运用诗意语言,将自己的真情实感“有意”喷发出来,努力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当代家国情怀的实践者、传播者与弘扬者。


注释:
□阅读该作品的其他会员
□阅读该作品还阅读了
□体裁相同的作品
关于我们 | 用户手册 | 客户服务 | 商务洽谈
Shiciyu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?2013-2016 书妙翰缘科技
苏ICP备12063804号-2 技术服务QQ: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:126405582
Alexa排名查询 酷帝网站目录
法律顾问:北京尚勤律师事务所